|
新華社巴格達10月10日電(國際觀察)伊拉克組閣為何陷入長期僵局 新華社記者凡 帥帥 董亞雷 10月10日,伊拉克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結束已滿一年,但該國一直未能組建新政府。一年來,組閣僵局不僅嚴重影響國家政治議程推進,還引發社會動蕩甚至流血沖突。 分析人士指出,不同政治勢力對權力的爭奪以及相互間的極度不信任,是組閣僵局難以打破的主要原因。鑒于沖突方之間矛盾難解,伊拉克政局未來走向依舊不明。 政治僵局引發持續動蕩 伊拉克去年10月10日舉行國民議會選舉,政治斗爭和社會動蕩的苗頭選后不久就已顯現。同年11月30日選舉正式結果公布,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領導“薩德爾運動”獲得最多議席。但這一結果被他的政治對手指控為“舞弊”,引發持續多日的民眾抗議并造成流血沖突。 隨著聯邦最高法院去年12月27日批準選舉最終結果,對選舉本身的爭議告一段落,但圍繞組閣的紛爭接踵而至。新一屆國民議會今年1月9日舉行首次會議后本應在30天內選出新總統,隨后新任總統應指派議會最大黨團推出的人選出任新總理并在30天內提名內閣人選。然而,由于什葉派主要政治派別之間以及庫爾德陣營內部分歧嚴重,新總統遲遲無法產生,組閣也無從談起。 在這當中,什葉派內部薩德爾和前總理馬利基兩派之間矛盾尤為突出。薩德爾欲借助在議會的席位優勢,打破伊拉克戰爭后由各派分享政治權力的傳統,尋求聯合部分政黨組建多數派政府,將馬利基陣營排除在外。馬利基則堅持組建囊括所有派別的政府。結果,薩德爾一方始終未能爭取到足夠多議員支持,每次出席總統選舉投票會議的議員都無法達到法定人數。 為此,“薩德爾運動”議員今年6月12日集體辭職,該黨派開始將重點放在呼吁解散議會、提前選舉上。按照規定,空缺的議會席位由其所在選區得票第二高的候選人遞補,馬利基所在的政治團體“協調框架聯盟”于是成為議會最大黨團。7月25日,“協調框架聯盟”宣布將推舉前勞工與社會事務部長穆罕默德·蘇丹尼為新總理候選人,遭到薩德爾反對。 7月底,薩德爾支持者兩度闖入伊國民議會大樓,并開始在多省示威,抗議“協調框架聯盟”的新總理候選人提名,并呼吁“改革”和“反腐”??棺h持續一個月,并于8月底在首都巴格達釀成流血沖突,一度引發全國宵禁。 9月底,因遭薩德爾支持者沖擊而停擺近兩個月的國民議會復會,“協調框架聯盟”再度開始組閣努力。此舉激怒薩德爾支持者,引發數千人沖擊駐有伊中央政府機構和多國使館的“綠區”,造成包括安全部隊成員在內的上百人受傷。 矛盾難解,未來走向不明 伊拉克亂局持續引發多方擔憂。聯合國秘書長伊拉克事務特別代表雅尼娜·亨尼斯-普拉斯哈特日前呼吁伊各派重回對話,共同尋找解決方案。 在外界頻繁呼吁下,伊國內也出現一些謀求政治和解的努力。8月以來,該國已舉行了兩輪全國性對話,但薩德爾方面均未派員出席。 對于伊拉克國內政治矛盾,伊政治分析人士納杜姆·朱布里表示,沖突各方不妥協的主要原因是彼此嚴重缺乏信任。黎巴嫩中東問題專家哈莉·博布賽內認為,伊拉克什葉派內部紛爭一直存在,但當下這種公開決裂是不尋常的,各方爭執的核心并非政策上的矛盾,而是長期的“政治對抗和個人在高級職位競爭上的恩怨”。 美國“觀察”網站報道,在伊國民議會9月底復會后,“協調框架聯盟”投票支持來自遜尼派的議長穆罕默德·哈布希繼續任職,而薩德爾一方對此無法阻止。報道稱,“協調框架聯盟”已開始與遜尼派和庫爾德斯坦民主黨就組建新政府談判。 上述動向似乎意味著“協調框架聯盟”在組閣問題上已占據部分優勢,但伊政治分析人士奧斯曼·古勒皮說,薩德爾是伊拉克最有“人氣”的政治家,不管他是否身處政壇,要打破政治僵局都需要他的配合。伊拉克大學法學教授納吉布·哈拉夫也認為,在沒有“薩德爾運動”參與的情況下組建新政府,大規??棺h活動可能會卷土重來。 而對于薩德爾短期內是否會參與組閣談判,專家并不樂觀。朱布里指出,相較于接受馬利基陣營的方案,薩德爾更有可能再次訴諸街頭抗議,因為他以“改革領導者”自居,與政治對手討價還價會有損其聲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