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城市是人民的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南平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在城市建設上不斷加大投入、補齊短板、提升質量,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人居環境,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、獲得感。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,功能品質不斷提升。十年來,南平屢添國家級“金字招牌”——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、住建部綠色城市科技示范項目市、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、首屆《中國美麗城市》城市典范等。 環境變優,城市脫胎換骨,空間格局實現大突破。2014年5月,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南平市行政區劃調整,行政中心平穩順利搬遷,中心城市空間不斷拓展,布局逐漸優化,功能日趨完善,武夷新區、延平新城、建陽西區生態城拔地而起,“雙核驅動”唱響了新南平“雙城記”。城市發展質量顯著提高,城市更新加快實施,2021年城市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03.7億元,與2012年相比增長88.05%;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51.6%提高到60%。 品質提升,城市舒經活絡,功能品質得到較大提升。通過改善水、電、氣等市政公共設施,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有了長足進步。供水普及率從2012年的97.45%提升至2021年的99.70%,城市污水處理率從78.5%提高到97.52%,燃氣普及率從96.97%提升至99.78%。城市公共空間品質也得到進一步提升,2021年全市新改建城市綠道132.992公里,新改建綠地面積114.8萬平方米,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提升到83.88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14.72平方米。 舊城變新,城市固本培元,居民幸福感溢于言表。針對老舊小區、棚戶區環境“臟、亂、差”等群眾亟待解決的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南平市積極開展城市更新、舊城改造。2019年開啟老舊小區改造,至2021年全市完成543個老舊小區改造,惠及居民超過7.56萬戶,完成投資15.3億元,同時積極研究中央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,爭取到預算內資金7.81億元,專項債券資金11.33億元。 老城更新提質,新城建設提速,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。 這十年,是南平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模最大、投資最多的十年,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完成投資逐年增加,2021年已達18.14億元。2012年以來,累計為城鎮低保、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15483戶、32370人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3486.18萬元,為29477戶住房困難家庭提供實物配租住房,圓安居夢想,新增保障人數8037人,低保、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。 這十年,是南平市房地產業發展速度最快、人民群眾居住條件顯著改善的十年。南平市牢牢把握“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”定位不動搖,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2021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31.97億元,是2012年的2.7倍,住房供應規模持續增加,商品房銷售面積384.07萬平方米,是2012年的2.29倍,住房品質逐步提升,新建住房質量更高、配套設施更全、居住環境更加優美。 這十年,是南平市建筑業轉型升級,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十年。建筑產業現代化程度大幅提升,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持續增強。建筑業產值提質增效,2021年,南平市建筑業完成建筑產值251.13億元,是2012年的2.64倍,同時“走出去”步伐也在加快,在省外完成建筑業產值64.84億元。建筑業市場主體蓬勃發展,2021年全市共有1176家建筑業企業,行業結構也不斷優化,2021年全市已新增11家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,新增57項專業承包一級資質。(張莎) |